bat365在线平台-首页(歡迎您)

【走,下乡去:合肥乡村体验】“我在蜀山小岭南”

发布日期:05-05

点击率:

来源:

我在蜀山小岭南

 

央广网合肥5月5日消息(记者王利、张宣剑、见习记者苏醒)
谷雨·立夏时节,乡村大地一派生机,我们的多路记者,深入合肥的田间地头、村头巷尾,以“体验者”的角色,探寻这片希望田野上的故事。

我们推出系列报道“走,下乡去:合肥乡村体验”。
第一篇报道,我们为你呈现来自蜀山区推进乡村振兴的“样本”:小庙镇小岭南村。 

 

 

侯克旺,我这次当农民的老师,也是小岭南村“合肥之源原种农业合作社”理事长。

为什么要起“原种”这样一个名称呢?

 

 

 

王利和侯克旺在挑选稻种
侯克旺说,原种就是那些保有了农作物原来特性、没有变异的农作物。小庙镇这一带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活动,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区域之一。但前些年,原种稻没人种了,施的肥料又是化肥,土壤也差了。

“你看,这个五彩稻的原种,稻米更长,而且长短不一,它的种植不打农药、不用化肥。”

 

 

 

“庐州驿”原种稻种
再过些日子就要插秧了,合作社的社员陆陆续续下田,平整水田、修整田埂。

侯克旺问我要不要穿胶鞋下田,我看其他男社员都赤着脚在田里干活,笑着说,“我现在是男劳力啊”。

 

 

 

王利在水田劳动
小岭南村位于江淮分水岭,是典型的丘陵地貌,除了原种稻田,还有一些玉米田,种的也是原种玉米。我干的是给刚刚种下的玉米覆土的劳动,拿起锄头,用力一推,两颗玉米粒就埋在了土下。

“停停停!”身旁的邓芝凤叫停了我。“覆土有讲究呢”,只见邓大姐用锄头轻轻一推,玉米粒就埋在了土下。“土盖薄了,玉米粒容易给鸟吃了,盖的厚的话,玉米就探不出头。”

 

 

王利在玉米田劳动
侯克旺说,“合肥之源原种农业合作社”的田块收成比普通农田多出5、6倍,合作社聘用的都是外出务工返乡农民。

 

 

 

绿波荡漾的麦田,蜿蜒的乡间公路,一幅田园风景画徐徐展开。

而我要去的小岭南壹号院,是由村民闲置的破旧老屋改造而来,小院里,餐厅、茶室、观景台,目之所及,一花一草,一砖一木,处处透着特有的乡村温情。

 

 

岭南壹号院今昔对比图

 

 

窗外就是农田,听得见蛙鸣虫叫

 

没来之前就听说岭南民宿实行“管家制”,这里的每一个管家都“毕业”于管家学院。最令我惊讶的是带我的李泽珍大姐,原来就是这间乡宿的主人。

在这之前,她和丈夫跟其他小岭南村民一样到外地打工。一年又一年,老屋便荒废了。

三年前,蜀山区启动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,实施“新村民计划”。在改造过程中,李泽珍大姐从村委会了解到,政府要统一租赁闲置老屋,她二话没说就交了钥匙。与她一同当上“房东”的,还有本村另外4户农民。

 

 

张宣剑和李泽珍在一起

 

 

现在,李泽珍回到了小岭南村,回到了改造后的她家——岭南乡宿,当上了“管家”,每月领取3000元工资,“现在生活也越来越好了”。

乡宿由安徽农道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,公司总经理董仁泉说,“我们既想得到城里人的好评,我们更想得到乡亲们的认可”。

 

 

张宣剑在乡宿打工

 

 

经过改造的老屋不仅焕然一新而且保留了乡村质朴的气息,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选择来这里休闲度假。

今天我还接待了一个乡村振兴纪录片的摄制组,三位摄影师徐远圆、占先路、吴宣军告诉我,他们在国内选择了5个村作为拍摄点,小岭南村是其中之一,他们说,片子初步定下的题目叫“寻找梦合肥”。

 

 

 

 

我的身份——“文化干事”。

我一开始想,都是干着跟文化相关的事,应该难度不大。但温习“功课”后,我知道这“活儿”份量不轻。

 

 

 

来之前,我上百度搜了一下,原来小岭南村附近有曹操河、凤凰墩、将军岭、塘岗遗址、古江淮运河等文化遗址。

我又专门去拜访了当地的文化专家、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戴健,听说最近几年他一直在进行着“合肥之源”的研究。他说,我国最早解答词义和名物的工具书《尔雅》“释水”篇析“肥”:“归异出同流:肥”,就是说同出一源又归往不同方向为“肥”。

他告诉我:江淮分水岭北坡水汇为河,经寿县入淮河叫东淝河;南坡水汇为河,经合肥城区流往巢湖流往长江叫南淝河,南淝河这条70公里长的合肥“母亲河”的源头,就在小岭南。附近的南岗村又发掘出5000年前的古村落遗址,这里也是合肥的城之源。

 

 

 

我从总台下到安徽记者站锻炼,刚满月,算真正的“新合肥人”。

我出生在北京,读书、生长一直在北京,这次到合肥,使我对这片土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,借着这份认识,也对我们祖国的博大精深、历史悠久有了新的感悟。

 

 

苏醒参加筹备会

 

 

这天,村里开了一个筹备会。
5月,"合肥之源"的落成仪式就要在我们村举行,这也是村里的头等大事。怎么把活动搞得既简朴又热闹?大家各抒己见。

 

 

苏醒在“合肥之源”现场参与讨论

 

 

我在发言中说,我们要让大家热爱历史,首先就是要让大家热爱自己的家园。

前不久,蜀山区举办了半程马拉松赛,赛道就经过我们小岭南村,村里正在准备建造一座"马拉松博物馆",这是中国第一座乡村马拉松博物馆。

 

 

“马拉松博物馆”规划讨论

 

 

 

魏普龙——中国马拉松第一人张亮友的大弟子,他也带着他的证书、奖品到了村里。

乡村振兴之路,其实正是一场需要激情、毅力和坚持的“马拉松”。

 

 

被庐州土陶的历史打动

 

 

而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人李宏亮,打算和市、区文化馆一起,在小岭南村建设“陶艺传习所”,把当地的陶艺传统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。

两位前辈都“催”着村里赶快把场地建好,我笑着答应下来,同时又应承下一件事:等“马拉松博物馆”和“陶艺传习所”建好后,我会拉着台里的同事再来拍视频。

我又想:我为什么不能再动员北京的马拉松爱好者来这里“一跑”呢?

我又想,我为什么不能再动员其他的陶艺传习人来这里办一场江淮“陶艺大会”呢?

 

Baidu
sogou